八旬高龄,他郑重递交入党申请书,将余生许给信仰。入党后,他拖着病躯活跃在宣讲舞台,将党的理论化作通俗唱段。即便身患重疾,他依然如“不老松”般挺立台前。
6月30日,八旬入党老人吴传发及其亲友将入党故事娓娓道来。
半生未改赤子心
1955年,吴传发一家随建设大军奔赴武汉市青山区,建设武钢。在昔日“荒五里”的武钢工业核心区,“钢一代”为挺起共和国钢铁脊梁的满腔赤诚,刻印在吴传发的记忆中。“吃得了苦、干得成事”是吴传发对“先进”的理解。
1961年,19岁的吴传发参军入伍。在部队,热爱慢板的他很快加入文艺队。看着身边的战友保家卫国,吴传发钦佩不已,但坦言“从没想过入党”。吴传发直言:“战友扛枪的,我只是四处表演,不值一提!”
虽然一直觉得离党员的标准很远,但退伍后的吴传发在参与武钢建设期间,坚持文艺创作表演,积极传递红色能量。
“他一辈子都追求进步,却总觉得自己不够格。”妻子张冬梅深知老伴的心理。
工作后,吴传发在简易工棚安家落户,“蜗居”在“雨天一身泥、晴天还返潮”的18平方米破旧平房。
得益于棚改工程,2012年,吴传发一家搬入宽敞明亮的电梯房。见证了时代变迁,吴传发将这段经历创作成湖北慢板《幸福不忘共产党》,将党的恩情唱诵在大街小巷。
青宜居社区党委书记陈治年记得,社区每月文艺演出,吴传发场场必到,很快成为了社区文艺宣传的骨干。
彼时,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想法再次萌发。“我老伴、大女儿、二女儿都是党员,她们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出力,也支持我的传唱事业,激励了我向党靠拢。”吴传发说。
当时,街道、社区对吴传发的初心、表现都很认可,但考虑到其年事已高,担心其身体健康,没有列入考察对象。但吴传发没有气馁,反而更加积极地参与社区文艺表演。
古稀难捺入党志
直到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和居,吴传发入党的决心再也按捺不住。
“总书记夸奖我的话,一直在耳边回响。”当晚,吴传发给正在东北旅游的女儿吴芳打去电话,讲述了当天的见闻和感受。“爸爸反复说‘总书记很亲切’,声音有些颤抖,高兴得像个孩子。”吴芳回忆道。
那晚,吴传发翻来覆去难以入睡,半夜叫醒老伴张冬梅说:“共产党好!这辈子一定要入党!”见吴传发态度坚定,张冬梅鼓励道:“那你更得好好表现!”
没过几天,吴传发就找到时任青宜居社区第六网格党支部副书记张娜表达了入党意愿。“党让我们工人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我要入党,要用我这把‘老骨头’、这张‘快板嘴’,把党的好声音唱给更多人听!”
2018年12月,吴传发受邀前往国家博物馆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出发前半个月,张冬梅就发现吴传发日夜伏案,凑近一看才发现原来他是在写入党申请书。
“我年纪大,但还能进步,对吧?”吴传发一笔一画,问老伴。“如果你入不了党,别气馁;如果入党了,也别骄傲。”张冬梅担心,老伴最后没有勇气递交申请。
让张冬梅意外的是,参观结束,吴传发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这份入党申请书工工整整地写满了4页纸。“我前后构思了几个月,修改了半个多月。”吴传发说。
张娜介绍,收到入党申请书后,社区党委经过讨论,决定将吴传发列为考察对象。“吴传发怀着对党的感恩、信任、热爱与忠诚,2010年就提出了向党靠拢的想法,坚持八年初心不改,最后在77岁高龄时递交入党申请书,充分诠释了‘信仰’的力量,值得我们学习和关注。”
八旬终圆信仰梦
2020年,新冠疫情的阴霾下,广大共产党员挺身而出。时年79岁的吴传发,已经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也迎来考验。
封控在家,吴传发在家书中叮嘱儿女:“特殊时期,你们要服从政府安排,主动投身防疫工作。冬天会过去,春天不会远。”
他用慢板作为武器,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不能上一线,手中的竹板和笔,就是我的武器!”吴传发心中斗志昂扬,创作出慢板《众志成城战疫情》。
经历疫情考验后,2020年12月3日,青宜居社区第六网格党支部召开支部大会讨论吴传发入党问题。
入党介绍人张娜语气坚定地介绍道:“经过党组织长期严格考察,我们一致认为,吴传发同志具备了成为共产党员的思想根基与精神品格。他始终怀揣热忱,迫切希望将个人的文艺专长融入党的宣传事业,这份对信仰的赤诚与执着,正是党组织需要的‘新鲜血液’。”
会议现场,全体党员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最终全票通过。
当宣布表决结果的那一刻,吴传发眼眶湿润,他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八旬老人回到百岁慈母的怀抱!从今往后,我一定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一切!”吴传发在朋友圈写下铮铮誓言。
字里行间,是这位“年轻的老党员”对信仰的深情告白,更是一位“新党员”对初心的郑重承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余瑾毅 成熔兴 通讯员 魏涵玉 詹金滢)
发表时间:2025-07-02 来源:湖北文明网
八旬高龄,他郑重递交入党申请书,将余生许给信仰。入党后,他拖着病躯活跃在宣讲舞台,将党的理论化作通俗唱段。即便身患重疾,他依然如“不老松”般挺立台前。
6月30日,八旬入党老人吴传发及其亲友将入党故事娓娓道来。
半生未改赤子心
1955年,吴传发一家随建设大军奔赴武汉市青山区,建设武钢。在昔日“荒五里”的武钢工业核心区,“钢一代”为挺起共和国钢铁脊梁的满腔赤诚,刻印在吴传发的记忆中。“吃得了苦、干得成事”是吴传发对“先进”的理解。
1961年,19岁的吴传发参军入伍。在部队,热爱慢板的他很快加入文艺队。看着身边的战友保家卫国,吴传发钦佩不已,但坦言“从没想过入党”。吴传发直言:“战友扛枪的,我只是四处表演,不值一提!”
虽然一直觉得离党员的标准很远,但退伍后的吴传发在参与武钢建设期间,坚持文艺创作表演,积极传递红色能量。
“他一辈子都追求进步,却总觉得自己不够格。”妻子张冬梅深知老伴的心理。
工作后,吴传发在简易工棚安家落户,“蜗居”在“雨天一身泥、晴天还返潮”的18平方米破旧平房。
得益于棚改工程,2012年,吴传发一家搬入宽敞明亮的电梯房。见证了时代变迁,吴传发将这段经历创作成湖北慢板《幸福不忘共产党》,将党的恩情唱诵在大街小巷。
青宜居社区党委书记陈治年记得,社区每月文艺演出,吴传发场场必到,很快成为了社区文艺宣传的骨干。
彼时,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想法再次萌发。“我老伴、大女儿、二女儿都是党员,她们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出力,也支持我的传唱事业,激励了我向党靠拢。”吴传发说。
当时,街道、社区对吴传发的初心、表现都很认可,但考虑到其年事已高,担心其身体健康,没有列入考察对象。但吴传发没有气馁,反而更加积极地参与社区文艺表演。
古稀难捺入党志
直到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和居,吴传发入党的决心再也按捺不住。
“总书记夸奖我的话,一直在耳边回响。”当晚,吴传发给正在东北旅游的女儿吴芳打去电话,讲述了当天的见闻和感受。“爸爸反复说‘总书记很亲切’,声音有些颤抖,高兴得像个孩子。”吴芳回忆道。
那晚,吴传发翻来覆去难以入睡,半夜叫醒老伴张冬梅说:“共产党好!这辈子一定要入党!”见吴传发态度坚定,张冬梅鼓励道:“那你更得好好表现!”
没过几天,吴传发就找到时任青宜居社区第六网格党支部副书记张娜表达了入党意愿。“党让我们工人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我要入党,要用我这把‘老骨头’、这张‘快板嘴’,把党的好声音唱给更多人听!”
2018年12月,吴传发受邀前往国家博物馆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出发前半个月,张冬梅就发现吴传发日夜伏案,凑近一看才发现原来他是在写入党申请书。
“我年纪大,但还能进步,对吧?”吴传发一笔一画,问老伴。“如果你入不了党,别气馁;如果入党了,也别骄傲。”张冬梅担心,老伴最后没有勇气递交申请。
让张冬梅意外的是,参观结束,吴传发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这份入党申请书工工整整地写满了4页纸。“我前后构思了几个月,修改了半个多月。”吴传发说。
张娜介绍,收到入党申请书后,社区党委经过讨论,决定将吴传发列为考察对象。“吴传发怀着对党的感恩、信任、热爱与忠诚,2010年就提出了向党靠拢的想法,坚持八年初心不改,最后在77岁高龄时递交入党申请书,充分诠释了‘信仰’的力量,值得我们学习和关注。”
八旬终圆信仰梦
2020年,新冠疫情的阴霾下,广大共产党员挺身而出。时年79岁的吴传发,已经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也迎来考验。
封控在家,吴传发在家书中叮嘱儿女:“特殊时期,你们要服从政府安排,主动投身防疫工作。冬天会过去,春天不会远。”
他用慢板作为武器,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不能上一线,手中的竹板和笔,就是我的武器!”吴传发心中斗志昂扬,创作出慢板《众志成城战疫情》。
经历疫情考验后,2020年12月3日,青宜居社区第六网格党支部召开支部大会讨论吴传发入党问题。
入党介绍人张娜语气坚定地介绍道:“经过党组织长期严格考察,我们一致认为,吴传发同志具备了成为共产党员的思想根基与精神品格。他始终怀揣热忱,迫切希望将个人的文艺专长融入党的宣传事业,这份对信仰的赤诚与执着,正是党组织需要的‘新鲜血液’。”
会议现场,全体党员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最终全票通过。
当宣布表决结果的那一刻,吴传发眼眶湿润,他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八旬老人回到百岁慈母的怀抱!从今往后,我一定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一切!”吴传发在朋友圈写下铮铮誓言。
字里行间,是这位“年轻的老党员”对信仰的深情告白,更是一位“新党员”对初心的郑重承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余瑾毅 成熔兴 通讯员 魏涵玉 詹金滢)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