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盲心亮照前路 携手共筑文明家——记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郭大荣家庭

A-   A+
发表时间:2025年06月30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在保康县店垭镇大林村,有这样一户“文明家庭”:丈夫郭大荣因意外双目失明,凭着不屈不挠的信念、敢想敢干的勇气,和妻子黎荣梅一起养猪、种烟叶、种药材,带领乡邻共同致富,以诚信与担当反哺乡邻,在乡村振兴路上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这个历经风雨的家庭,用坚韧与温情诠释了“文明”的深刻内涵。郭大荣曾荣获“中国好人”“荆楚楷模”等荣誉称号,家庭先后获评“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全国农业技术推广科技示范户”“荆楚最美家庭”“湖北省文明家庭”。5月23日,郭大荣家庭获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

逆境中不离不弃

20世纪80年代,因村里太穷,郭大荣带着部分村民一起外出谋生活。从挖矿开始,一直做到承包矿山。1990年,郭大荣手下已有160多名工人,个人年收入5万多元。

没想到,一场意外改变了郭大荣的人生轨迹。

1991年3月的一天,郭大荣和工人们到开矿作业面检查炮点,突然一声炮响,所有石块朝着走在最前面的郭大荣的脸上砸来……郭大荣醒来时,双目失明,听力受损,全身6处骨折。为了恢复身体机能和基本样貌,他先后经历了3次大型手术,不仅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还欠下了几万元外债。

从“万元户”到负债累累的残疾人,郭大荣一度陷入绝望,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妻子黎荣梅怕他再寻短见,把家中所有锋利的物品藏了起来。丈夫发脾气摔东西,她一声不响地捡回来,放在他手边;丈夫赌气不吃饭,她像哄孩子一样耐心劝导,寸步不离。

黎荣梅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重担,每天牵着丈夫熟悉家中环境,在烟叶田里一锄一锄地教他辨识地形;儿子郭道坤放弃外出务工机会,留在父亲身边当“眼睛”;女儿郭春燕省下生活费,为父亲买助听器。

家人的不离不弃,让郭大荣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他下定决心:“老天爷没让我死,我就要打起精神,活出个人样!”

困境中自立自强

“我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既然牵了你的手,今生就要一起走。”在妻子的帮助下,郭大荣用4个月时间摸清了屋内屋外的地形,又用大半年时间学会了生活自理。

此后,在妻子的鼓励下,郭大荣开始学习养猪赚钱。

郭大荣失明后,夫妻二人摸索出“听觉养猪法”:通过猪的叫声判断需求,用手感知饲料浓度,用竹杖丈量猪舍每一寸空间。

从最初2头猪起步,到年出栏100多头,他们用双手“摸”出了养殖规模,乡亲们纷纷向郭大荣取经。

2012年,因为猪瘟,郭大荣亏损7万元,黎荣梅变卖嫁妆支持他转型种烟叶。夫妻二人背土700余趟,自建烤烟叶房。

作为一名盲人,发展产业注定比健全人要艰难得多。从烤烟叶房三楼摔了下来、乘坐三轮车时摔了下来,虽然两次遇险,但郭大荣没有向命运低头。

郭大荣说:“镇干部、村干部非常照顾我,资金不够,他们想方设法帮我贷款;劳力不够,他们帮我组织人员。我非常感谢他们,我一定要好好往前奔,不让他们失望。”

后来,夫妻二人逐渐摸索出“听雨辨天、摸叶知熟”的种植经验,将烟叶田从3亩扩至80亩。如今,他们承包土地60亩,年收入超10万元,家中建了新房、买了轿车。

顺境中不忘初心

在富起来的同时,郭大荣将“独富不如众富”写入家训,自费7万元修建蓄水池,干旱时免费供村民灌溉;垫资平整山路,方便乡亲们出行。

郭大荣每年请村民务工至少800人次,支付工资8万余元,优先照顾年老体弱的村民,并免费向村民传授养猪、种烟叶、种白芨的技术,带动全村40余户发展种植和养殖业。2017年,郭大荣种植烟叶亏损4万元,但他心里想着“不能让乡亲白干活”,坚持卖车支付工人工资。

妻子黎荣梅被店垭镇评为“巾帼致富带头人”,郭大荣成为科技示范户,家庭荣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科技示范户”称号。

“心里想的事,一定要办成。”这句话深深烙印在郭家子女的血脉中。儿子继承父亲的韧性,成为烟叶种植能手;女儿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带动村民通过电商销售农产品。家庭定期举办“互助会”,分享养殖、种植技术,郭大荣拄着竹杖为村民传授经验的身影,成为山村最温暖的风景。村民们纷纷表示:“郭家不仅是致富榜样,更是教我们挺直脊梁的‘文明灯塔’。”

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困境迈向富裕,郭大荣一家用近40年的携手奋斗,书写了“文明家庭”最生动的注脚。他们以爱凝聚亲情,以诚联结乡情,以坚韧创造价值,让“自强、互助、奉献”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绽放出最美的文明之花。(襄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子威 通讯员 尚进 李翠

责任编辑:何霄

眼盲心亮照前路 携手共筑文明家——记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郭大荣家庭

发表时间:2025-06-30 来源:湖北文明网

在保康县店垭镇大林村,有这样一户“文明家庭”:丈夫郭大荣因意外双目失明,凭着不屈不挠的信念、敢想敢干的勇气,和妻子黎荣梅一起养猪、种烟叶、种药材,带领乡邻共同致富,以诚信与担当反哺乡邻,在乡村振兴路上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这个历经风雨的家庭,用坚韧与温情诠释了“文明”的深刻内涵。郭大荣曾荣获“中国好人”“荆楚楷模”等荣誉称号,家庭先后获评“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全国农业技术推广科技示范户”“荆楚最美家庭”“湖北省文明家庭”。5月23日,郭大荣家庭获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

逆境中不离不弃

20世纪80年代,因村里太穷,郭大荣带着部分村民一起外出谋生活。从挖矿开始,一直做到承包矿山。1990年,郭大荣手下已有160多名工人,个人年收入5万多元。

没想到,一场意外改变了郭大荣的人生轨迹。

1991年3月的一天,郭大荣和工人们到开矿作业面检查炮点,突然一声炮响,所有石块朝着走在最前面的郭大荣的脸上砸来……郭大荣醒来时,双目失明,听力受损,全身6处骨折。为了恢复身体机能和基本样貌,他先后经历了3次大型手术,不仅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还欠下了几万元外债。

从“万元户”到负债累累的残疾人,郭大荣一度陷入绝望,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妻子黎荣梅怕他再寻短见,把家中所有锋利的物品藏了起来。丈夫发脾气摔东西,她一声不响地捡回来,放在他手边;丈夫赌气不吃饭,她像哄孩子一样耐心劝导,寸步不离。

黎荣梅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重担,每天牵着丈夫熟悉家中环境,在烟叶田里一锄一锄地教他辨识地形;儿子郭道坤放弃外出务工机会,留在父亲身边当“眼睛”;女儿郭春燕省下生活费,为父亲买助听器。

家人的不离不弃,让郭大荣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他下定决心:“老天爷没让我死,我就要打起精神,活出个人样!”

困境中自立自强

“我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既然牵了你的手,今生就要一起走。”在妻子的帮助下,郭大荣用4个月时间摸清了屋内屋外的地形,又用大半年时间学会了生活自理。

此后,在妻子的鼓励下,郭大荣开始学习养猪赚钱。

郭大荣失明后,夫妻二人摸索出“听觉养猪法”:通过猪的叫声判断需求,用手感知饲料浓度,用竹杖丈量猪舍每一寸空间。

从最初2头猪起步,到年出栏100多头,他们用双手“摸”出了养殖规模,乡亲们纷纷向郭大荣取经。

2012年,因为猪瘟,郭大荣亏损7万元,黎荣梅变卖嫁妆支持他转型种烟叶。夫妻二人背土700余趟,自建烤烟叶房。

作为一名盲人,发展产业注定比健全人要艰难得多。从烤烟叶房三楼摔了下来、乘坐三轮车时摔了下来,虽然两次遇险,但郭大荣没有向命运低头。

郭大荣说:“镇干部、村干部非常照顾我,资金不够,他们想方设法帮我贷款;劳力不够,他们帮我组织人员。我非常感谢他们,我一定要好好往前奔,不让他们失望。”

后来,夫妻二人逐渐摸索出“听雨辨天、摸叶知熟”的种植经验,将烟叶田从3亩扩至80亩。如今,他们承包土地60亩,年收入超10万元,家中建了新房、买了轿车。

顺境中不忘初心

在富起来的同时,郭大荣将“独富不如众富”写入家训,自费7万元修建蓄水池,干旱时免费供村民灌溉;垫资平整山路,方便乡亲们出行。

郭大荣每年请村民务工至少800人次,支付工资8万余元,优先照顾年老体弱的村民,并免费向村民传授养猪、种烟叶、种白芨的技术,带动全村40余户发展种植和养殖业。2017年,郭大荣种植烟叶亏损4万元,但他心里想着“不能让乡亲白干活”,坚持卖车支付工人工资。

妻子黎荣梅被店垭镇评为“巾帼致富带头人”,郭大荣成为科技示范户,家庭荣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科技示范户”称号。

“心里想的事,一定要办成。”这句话深深烙印在郭家子女的血脉中。儿子继承父亲的韧性,成为烟叶种植能手;女儿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带动村民通过电商销售农产品。家庭定期举办“互助会”,分享养殖、种植技术,郭大荣拄着竹杖为村民传授经验的身影,成为山村最温暖的风景。村民们纷纷表示:“郭家不仅是致富榜样,更是教我们挺直脊梁的‘文明灯塔’。”

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困境迈向富裕,郭大荣一家用近40年的携手奋斗,书写了“文明家庭”最生动的注脚。他们以爱凝聚亲情,以诚联结乡情,以坚韧创造价值,让“自强、互助、奉献”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绽放出最美的文明之花。(襄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子威 通讯员 尚进 李翠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