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冶市陈贵镇袁伏二村荣膺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这一荣誉的背后,是袁伏二村在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文明实践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中走出的一条创新之路。
支部强起来 享受“慢生活”
每到节假日,住在城关的年轻人都愿意回农村老家小住几天,享受乡村的“慢生活”,不时也会拍上几张美景发“朋友圈”。
这处城里人向往的“慢生活”,便是袁伏二村。
每天傍晚,袁伏二村家家户户走出家门,开启丰富多彩的夜生活。村民欧丽明吃过晚饭,便会去村委会门前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跳广场舞;袁文举喜欢散步,总喜欢拉上妻子往进村沥青路上走走。“吹着晚风,心情格外好。”袁文举说。
袁伏二村群众的幸福生活远不止于此。这个“全国文明村镇”的背后,靠的是支部强、产业兴、村庄美、民风淳,是袁伏二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作为重要承诺的一场坚守。
乡村之变,离不开党建的强力引领。“袁伏二村班子团结,能吃苦,活力足,认准的事就会全力以赴去干成。”为了袁伏二村主干道尽快“刷黑”,村干部连续两天陪着施工队到凌晨4点。
规矩立起来 乡风好起来
过去,袁伏二村在外人的印象中是“水蛮蛮不过袁伏二”,说的就是早年对当地个别村民的印象。
如何改变坏印象?袁伏二村以“十星级文明户”创建为核心载体,将道德建设融入千家万户。通过常态化开展“道德评议会”,精心组织评选“伏二好人”“好婆婆”“好媳妇”“好创业青年”等系列榜样活动。
袁伏二村干部袁雪峰,从2010年开始将同村一名空巢老人接到家中,义务照顾多年,成为当地敬老爱老的典范。在当地,袁雪峰获评“荆楚最美家庭”“湖北好人”“全国五好家庭”,更如春风化雨,带动全村形成孝老敬亲、邻里互助的文明风尚。
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敬老爱老中来,袁雪峰在陈贵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将敬老爱老事迹传播到四里八乡。一次次的宣讲,走进基层群众,下到田间地头,袁雪峰在人们心中撒下了一颗颗敬老爱老的种子。
两年间,当地累计评选出40余位身边模范。村委会为此精心打造精神文明宣传墙,将家风家训、道德规范以图文并茂、方言标语等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让崇德向善的氛围浸润乡村每个角落。
去年以来,该村将理论学习、扶贫惠民政策、生态环保、文体活动等多元内容深度融入文明实践,覆盖村民达500余人次,引导群众讲文明、树新风。
婚丧陋习也是袁伏二村多年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为此,袁伏二村探索以积分管理推动乡村文明创建。村红白理事会牵头制定《移风易俗积分制管理办法》,对积极参与移风易俗宣传引导工作、婚丧嫁娶主动报备以及不办满月宴、生日宴、乔迁、升学等给予积分奖励。全村人攒下的积分不但能获得纸巾、牙膏、洗衣液等生活用品,积分较高的村民还可以优先参与“优秀党员”“文明家庭”推优评先活动。
目前,该村创新构建“积分制”科学管理体系,设立20项行为指标,更是将治理内容扩展到环境卫生、村风民俗、社会治安等领域,累计兑换奖励物资价值2万元,村民参与率超85%。
产业旺起来 村民富起来
5月30日至6月2日,大冶市第四届龙虾文化旅游季在陈贵镇盛大启幕,吃龙虾、看演出;致青春、传薪火;庆“六一”、趣钓虾;游景区、享端午……以“虾”为媒,陈贵镇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陈贵龙虾火爆出圈的背后,是袁伏二村等一批乡村多年推动产业振兴,撑起农业富民脊梁。
在陈贵镇袁伏二村春兰家庭农场,虾农们躬身于波光粼粼的水田间,熟练地收网、分拣小龙虾,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2007年,农场负责人吕春兰流转300余亩水面,发展稻虾产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农场小龙虾年均产量达到40吨,销售额达70余万元,还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袁伏二村不只打造了小龙虾一个特色产业。近年来,当地引进新技术,提升蜜桔产量,重振村蜜桔场昔日雄风,村柑橘产业基地发展至400亩,年产量由10万斤提升至60万斤。
近年来,该村盘活资源禀赋,发展杂果(柑橘、特色水果、板栗)420亩,精养渔场260亩,用材林80亩,苗木花卉基地100多亩、重点建设稻虾共作示范区1800亩。2023年人均纯收入达29000余元。
当地村民们说,现在的袁伏二村美了富了,名气更大了,这让城里人燃起了对乡村的依恋。(极目新闻通讯员 陈向东 石婧)
发表时间:2025-06-30 来源:湖北文明网
2025年,大冶市陈贵镇袁伏二村荣膺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这一荣誉的背后,是袁伏二村在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文明实践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中走出的一条创新之路。
支部强起来 享受“慢生活”
每到节假日,住在城关的年轻人都愿意回农村老家小住几天,享受乡村的“慢生活”,不时也会拍上几张美景发“朋友圈”。
这处城里人向往的“慢生活”,便是袁伏二村。
每天傍晚,袁伏二村家家户户走出家门,开启丰富多彩的夜生活。村民欧丽明吃过晚饭,便会去村委会门前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跳广场舞;袁文举喜欢散步,总喜欢拉上妻子往进村沥青路上走走。“吹着晚风,心情格外好。”袁文举说。
袁伏二村群众的幸福生活远不止于此。这个“全国文明村镇”的背后,靠的是支部强、产业兴、村庄美、民风淳,是袁伏二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作为重要承诺的一场坚守。
乡村之变,离不开党建的强力引领。“袁伏二村班子团结,能吃苦,活力足,认准的事就会全力以赴去干成。”为了袁伏二村主干道尽快“刷黑”,村干部连续两天陪着施工队到凌晨4点。
规矩立起来 乡风好起来
过去,袁伏二村在外人的印象中是“水蛮蛮不过袁伏二”,说的就是早年对当地个别村民的印象。
如何改变坏印象?袁伏二村以“十星级文明户”创建为核心载体,将道德建设融入千家万户。通过常态化开展“道德评议会”,精心组织评选“伏二好人”“好婆婆”“好媳妇”“好创业青年”等系列榜样活动。
袁伏二村干部袁雪峰,从2010年开始将同村一名空巢老人接到家中,义务照顾多年,成为当地敬老爱老的典范。在当地,袁雪峰获评“荆楚最美家庭”“湖北好人”“全国五好家庭”,更如春风化雨,带动全村形成孝老敬亲、邻里互助的文明风尚。
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敬老爱老中来,袁雪峰在陈贵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将敬老爱老事迹传播到四里八乡。一次次的宣讲,走进基层群众,下到田间地头,袁雪峰在人们心中撒下了一颗颗敬老爱老的种子。
两年间,当地累计评选出40余位身边模范。村委会为此精心打造精神文明宣传墙,将家风家训、道德规范以图文并茂、方言标语等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让崇德向善的氛围浸润乡村每个角落。
去年以来,该村将理论学习、扶贫惠民政策、生态环保、文体活动等多元内容深度融入文明实践,覆盖村民达500余人次,引导群众讲文明、树新风。
婚丧陋习也是袁伏二村多年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为此,袁伏二村探索以积分管理推动乡村文明创建。村红白理事会牵头制定《移风易俗积分制管理办法》,对积极参与移风易俗宣传引导工作、婚丧嫁娶主动报备以及不办满月宴、生日宴、乔迁、升学等给予积分奖励。全村人攒下的积分不但能获得纸巾、牙膏、洗衣液等生活用品,积分较高的村民还可以优先参与“优秀党员”“文明家庭”推优评先活动。
目前,该村创新构建“积分制”科学管理体系,设立20项行为指标,更是将治理内容扩展到环境卫生、村风民俗、社会治安等领域,累计兑换奖励物资价值2万元,村民参与率超85%。
产业旺起来 村民富起来
5月30日至6月2日,大冶市第四届龙虾文化旅游季在陈贵镇盛大启幕,吃龙虾、看演出;致青春、传薪火;庆“六一”、趣钓虾;游景区、享端午……以“虾”为媒,陈贵镇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陈贵龙虾火爆出圈的背后,是袁伏二村等一批乡村多年推动产业振兴,撑起农业富民脊梁。
在陈贵镇袁伏二村春兰家庭农场,虾农们躬身于波光粼粼的水田间,熟练地收网、分拣小龙虾,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2007年,农场负责人吕春兰流转300余亩水面,发展稻虾产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农场小龙虾年均产量达到40吨,销售额达70余万元,还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袁伏二村不只打造了小龙虾一个特色产业。近年来,当地引进新技术,提升蜜桔产量,重振村蜜桔场昔日雄风,村柑橘产业基地发展至400亩,年产量由10万斤提升至60万斤。
近年来,该村盘活资源禀赋,发展杂果(柑橘、特色水果、板栗)420亩,精养渔场260亩,用材林80亩,苗木花卉基地100多亩、重点建设稻虾共作示范区1800亩。2023年人均纯收入达29000余元。
当地村民们说,现在的袁伏二村美了富了,名气更大了,这让城里人燃起了对乡村的依恋。(极目新闻通讯员 陈向东 石婧)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