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州市华容区段店镇孔关村,一场特殊的告别仪式,让革命精神与时代新风交织共鸣。6月6日,辛亥革命武昌首义领袖之一徐达明后裔吴友明老人的追悼会简朴而庄重,吴氏家族以实际行动践行“厚养礼葬”,为乡村移风易俗树起标杆。
吴友明追悼仪式现场
作为徐达明家族第五代后人,吴友明的一生浸润着革命先辈的精神血脉。徐达明在辛亥革命中毁家纾难,率部冲锋陷阵,为推翻封建统治立下汗马功劳。这份家国情怀深深烙印在吴氏家族的基因中,吴友明虽一生平凡,却始终秉持先辈遗志,以勤俭持家、睦邻友善的家风,将革命精神化作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善举。
得知吴友明离世,吴友明的家属第一时间联系村红白理事会,主动要求简化丧葬流程。“先辈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吴友明一生简朴,我们不能在葬礼上铺张浪费。”吴家后人的话语,道出了革命家庭的责任担当。追悼会上,没有奢华的纸扎祭品,没有喧闹的鼓乐表演,取而代之的是对先辈革命事迹的深情回顾,是邻里乡亲对吴友明生前睦邻善举的真挚追忆。
近年来,孔关村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将“厚养礼葬”纳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制定详细标准,限定酒席规模、规范礼金往来,引导村民将精力财力从丧葬排场转向生前尽孝。吴友明家族的率先垂范,更是为这股文明新风注入强大动力。正如村党总支书记何泽连所说:“革命先辈为破旧立新奋斗,他们的后人在新时代继续引领风尚,这就是红色基因的传承。”
从辛亥革命的烽火岁月,到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孔关村的吴氏家族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这场简约而不失庄重的追悼会,不仅是对逝者的告慰,更是一堂生动的文明实践课,让革命精神在厚养礼葬的新风中焕发新的生机,为乡村文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文明鄂州)
发表时间:2025-06-18 来源:湖北文明网
在鄂州市华容区段店镇孔关村,一场特殊的告别仪式,让革命精神与时代新风交织共鸣。6月6日,辛亥革命武昌首义领袖之一徐达明后裔吴友明老人的追悼会简朴而庄重,吴氏家族以实际行动践行“厚养礼葬”,为乡村移风易俗树起标杆。
吴友明追悼仪式现场
作为徐达明家族第五代后人,吴友明的一生浸润着革命先辈的精神血脉。徐达明在辛亥革命中毁家纾难,率部冲锋陷阵,为推翻封建统治立下汗马功劳。这份家国情怀深深烙印在吴氏家族的基因中,吴友明虽一生平凡,却始终秉持先辈遗志,以勤俭持家、睦邻友善的家风,将革命精神化作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善举。
得知吴友明离世,吴友明的家属第一时间联系村红白理事会,主动要求简化丧葬流程。“先辈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吴友明一生简朴,我们不能在葬礼上铺张浪费。”吴家后人的话语,道出了革命家庭的责任担当。追悼会上,没有奢华的纸扎祭品,没有喧闹的鼓乐表演,取而代之的是对先辈革命事迹的深情回顾,是邻里乡亲对吴友明生前睦邻善举的真挚追忆。
近年来,孔关村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将“厚养礼葬”纳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制定详细标准,限定酒席规模、规范礼金往来,引导村民将精力财力从丧葬排场转向生前尽孝。吴友明家族的率先垂范,更是为这股文明新风注入强大动力。正如村党总支书记何泽连所说:“革命先辈为破旧立新奋斗,他们的后人在新时代继续引领风尚,这就是红色基因的传承。”
从辛亥革命的烽火岁月,到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孔关村的吴氏家族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这场简约而不失庄重的追悼会,不仅是对逝者的告慰,更是一堂生动的文明实践课,让革命精神在厚养礼葬的新风中焕发新的生机,为乡村文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文明鄂州)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