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新风吹遍车城——第三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暨十堰市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综述

A-   A+
发表时间:2025年05月30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市民在垃圾分类展板前留影。


分类齐参与,低碳新时尚。5月22日至28日,第三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暨十堰市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圆满举行。从主题公园的沉浸式体验,到城市地标建筑的璀璨亮灯;从趣味横生的互动游戏,到深入社区的宣讲活动,一场场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垃圾分类理念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市民心田。

沉浸式体验:让环保理念可触可感

5月24日清晨,重庆路与北京中路交会处的锦绣园垃圾分类主题公园,迎来16个公益家庭组成的“环保观察员”。占地1.4万平方米的公园内,废旧金属打造的创意雕塑、轮胎改造的艺术装置错落有致,科普长廊图文并茂地展示着垃圾分类的发展历程。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孩子们认真辨别垃圾类别,当他们准确说出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时,脸上露出笑容。

当天的“小手拉大手分类齐步走”公众开放日活动,参与者实地探访垃圾焚烧发电厂和餐厨垃圾处理厂。在垃圾焚烧发电厂,大家看到生活垃圾经过高温焚烧转化为电能的全过程;在餐厨垃圾处理厂,大家了解到厨余垃圾如何通过生物处理变成有机肥料。“原来垃圾还能变成宝。”一名参与者感叹。

5月26日,第三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暨十堰市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在文化广场启动,将活动推向高潮。互动体验区内热闹非凡:“垃圾分类大富翁”游戏前,亲子家庭排起长队,孩子们通过掷骰子、回答分类问题赢取积分;“智能回收站”前,市民王先生仅用15秒就完成废纸箱投递,电子屏实时显示收益,让他直呼“既环保又有成就感”;“分类投篮”“沙包投掷”等竞技游戏,更是吸引众多年轻人参与,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加深了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以前总觉得垃圾分类很复杂,现在玩着游戏就学会了,孩子回家后还主动监督我们。”市民刘女士的话,道出许多参与者的心声。

多维联动:让分类融入日常生活

夜幕降临,六堰地下通道、人民广场、上海路立交桥等17处城市地标建筑,电子屏、楼梯灯光同步点亮,循环播放垃圾分类标语和公益视频,变身“绿色宣言墙”,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线上活动同样精彩纷呈。宣传周期间,“H5垃圾分类大挑战”小程序正式上线,通过知识问答、互动游戏等形式,吸引大量网友参与,让垃圾分类知识在指尖传播。

线下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垃圾分类志愿者走进社区、学校、企业,开展612场宣讲活动,发放40万余份宣传资料,为市民详细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市环卫中心创建“清源先锋・红色护航”党建品牌,将垃圾分类纳入5月份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积极倡导“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光盘行动”“限塑”等源头减量行为,引导市民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全民聚力:共绘绿色发展新画卷

此次宣传周活动的成功举行,得益于十堰市构建的“全民参与”共治体系。政府主导统筹,市城管执法委联合住建、教育等部门协同发力;街道社区依托基层网络,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市场化机制引入“浣熊兄弟”等专业企业,整合零散回收站,实现日均回收量超20吨。“科技赋能+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良性循环,让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

目前,城区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4.55%,1294处标准化投放点覆盖主要区域,“分类收集—专业运输—高效处理”的完整链条已经形成。智能回收设备走进90余个小区,垃圾焚烧厂、餐厨垃圾处理厂高效运转,让垃圾真正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从沉浸式体验到智慧化管理,从政府推动到全民参与,十堰在垃圾分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用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向着建设美丽宜居城市的目标稳步迈进。(秦楚网 十堰晚报 文/记者 叶楚榕 通讯员 赵云飞 图/记者 刘成臣

责任编辑:王炯

分类新风吹遍车城——第三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暨十堰市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综述

发表时间:2025-05-30 来源:湖北文明网

市民在垃圾分类展板前留影。


分类齐参与,低碳新时尚。5月22日至28日,第三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暨十堰市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圆满举行。从主题公园的沉浸式体验,到城市地标建筑的璀璨亮灯;从趣味横生的互动游戏,到深入社区的宣讲活动,一场场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垃圾分类理念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市民心田。

沉浸式体验:让环保理念可触可感

5月24日清晨,重庆路与北京中路交会处的锦绣园垃圾分类主题公园,迎来16个公益家庭组成的“环保观察员”。占地1.4万平方米的公园内,废旧金属打造的创意雕塑、轮胎改造的艺术装置错落有致,科普长廊图文并茂地展示着垃圾分类的发展历程。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孩子们认真辨别垃圾类别,当他们准确说出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时,脸上露出笑容。

当天的“小手拉大手分类齐步走”公众开放日活动,参与者实地探访垃圾焚烧发电厂和餐厨垃圾处理厂。在垃圾焚烧发电厂,大家看到生活垃圾经过高温焚烧转化为电能的全过程;在餐厨垃圾处理厂,大家了解到厨余垃圾如何通过生物处理变成有机肥料。“原来垃圾还能变成宝。”一名参与者感叹。

5月26日,第三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暨十堰市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在文化广场启动,将活动推向高潮。互动体验区内热闹非凡:“垃圾分类大富翁”游戏前,亲子家庭排起长队,孩子们通过掷骰子、回答分类问题赢取积分;“智能回收站”前,市民王先生仅用15秒就完成废纸箱投递,电子屏实时显示收益,让他直呼“既环保又有成就感”;“分类投篮”“沙包投掷”等竞技游戏,更是吸引众多年轻人参与,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加深了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以前总觉得垃圾分类很复杂,现在玩着游戏就学会了,孩子回家后还主动监督我们。”市民刘女士的话,道出许多参与者的心声。

多维联动:让分类融入日常生活

夜幕降临,六堰地下通道、人民广场、上海路立交桥等17处城市地标建筑,电子屏、楼梯灯光同步点亮,循环播放垃圾分类标语和公益视频,变身“绿色宣言墙”,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线上活动同样精彩纷呈。宣传周期间,“H5垃圾分类大挑战”小程序正式上线,通过知识问答、互动游戏等形式,吸引大量网友参与,让垃圾分类知识在指尖传播。

线下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垃圾分类志愿者走进社区、学校、企业,开展612场宣讲活动,发放40万余份宣传资料,为市民详细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市环卫中心创建“清源先锋・红色护航”党建品牌,将垃圾分类纳入5月份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积极倡导“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光盘行动”“限塑”等源头减量行为,引导市民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全民聚力:共绘绿色发展新画卷

此次宣传周活动的成功举行,得益于十堰市构建的“全民参与”共治体系。政府主导统筹,市城管执法委联合住建、教育等部门协同发力;街道社区依托基层网络,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市场化机制引入“浣熊兄弟”等专业企业,整合零散回收站,实现日均回收量超20吨。“科技赋能+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良性循环,让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

目前,城区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4.55%,1294处标准化投放点覆盖主要区域,“分类收集—专业运输—高效处理”的完整链条已经形成。智能回收设备走进90余个小区,垃圾焚烧厂、餐厨垃圾处理厂高效运转,让垃圾真正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从沉浸式体验到智慧化管理,从政府推动到全民参与,十堰在垃圾分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用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向着建设美丽宜居城市的目标稳步迈进。(秦楚网 十堰晚报 文/记者 叶楚榕 通讯员 赵云飞 图/记者 刘成臣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