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2日,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丹江口市举行。
2024年8月23日,京堰两地携手共建“文明河流”倡议活动在十堰传媒中心举行。
2024年6月18日,十堰市第九届道德模范致敬礼举行。
2024年,郧阳区创新打造“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丹江口市“小水滴”志愿者开展库区清漂活动。
“会腐烂的放进绿色桶,不会腐烂的放进灰色桶。”2024年12月22日,在竹溪县汇湾镇船丰村,66岁的村民王吉兵自觉遵守垃圾分类准则,把饮料瓶丢进门口的灰色垃圾桶。
同一天,在郧阳区城关镇兴郧社区郧阳明珠坐标城小区,随着搭建在楼栋外的施工围挡被拆除,原本老旧的墙体外立面焕然一新。居民刘培雄说:“经过改造,小区屋顶漏水、管线杂乱等问题得到根治,大家都很满意。”
风景从来不只是在远方,更在眼前的生活和日常。
2024年,十堰市锚定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目标,围绕“让城市更文明,让人民更幸福”主题,统筹推动文明创建、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河流等各项工作落地落细,见行见效。从农村到城市,从精神到物质,处处流淌着文明。
文明,已成为十堰最美的风景。
升级转型 文明创建竞进提质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十堰市文明创建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以及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十堰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让城市更文明,让人民更幸福”主题,以“改进创新谋发展服务大局保水质”为主线,聚焦“保位次、创全域、塑品牌”三大目标,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努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细、成势见效,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十堰篇章贡献力量。
2024年1月,中央文明办公布上年度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成绩,十堰市位列全国112个地级全国文明城市第一名。竹溪县于2024年12月初接受创文国测,有望以优异成绩创成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争取新一届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表彰名额27个,数量翻番,为历届最多。入选精神文明建设口述史编纂全国首批10个试点城市之一,中央文明办拟编印口述史及拍摄纪录片在全国宣传推广。在中西部地区率先提出全域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目标,已列入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工作重点,将其作为县“两个全覆盖”之一。大力瘦身减负,减少测评次数、改进测评方式、取消排名通报,减轻基层压力。先后接受中央文明办、省委宣传部主要领导调研,全国文明城市国测等检验考验,创建底气和成色更足。
深耕沃土 文明培育质效并举
他是彭玉生,丹江口市龙山镇彭家沟小学校长。自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多次放弃进城机会,甘愿扎根偏远山区小学,一干就是28年,先后劝返面临失学的学生50多人,用微薄的收入资助了40多名学生,帮助180多名山里娃走进大学校门。2024年,彭玉生荣获第三季度“中国好人”称号。
她是雷立华,房县城关镇白路社区一名普通农家妇女。面对丈夫失去右手五根手指、儿子发生意外造成高位截瘫的变故,她不仅悉心照料家人,还帮助儿子从消沉中走出来,发展酿酒、养殖产业,用果敢刚毅为家人筑起温暖的港湾。2024年,雷立华获评十堰市第九届“道德模范”称号。
文明之花需要沃土培育。2024年,十堰市通过举办文明交流展示活动、开展典型选树、发布先进事迹、建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等,不断深耕文明沃土,培育文明新风。彭玉生和雷立华的事迹彰显的是十堰市文明培育工作取得的成效。
高规格承办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中央文明办、省委宣传部等中央、省、市领导出席活动,来自全国各地近300名嘉宾共襄盛会,这是十堰精神文明建设史上的一件盛事。广泛开展各类先进典型选树活动,1人获评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实现历史性突破;1人入选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名单,3人获评“中国好人”,5人获评“湖北好人”。在全省率先出台《十堰市关爱礼遇道德典型实施办法》,推出7大领域12项礼遇措施,并举办十堰市第九届道德模范致敬礼和“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会。与高校专业团队合作,高标准建设市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十堰市2个项目、3个心理剧在第二届湖北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中获奖。
润物无声 文明实践出新出彩
2024年9月29日,竹山县开展文明实践流动大舞台竹坪乡专场活动,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防电信诈骗、扫黄打非等宣传;表扬“十星级文明农户”示范户、网络文明宣传志愿者、全民阅读推广人等一批身边先进典型。
10月24日上午,丹江口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干部职工在水都大道、武当大道、北京路等主干道绿化带开展志愿活动。
如同花朵的盛开离不开水的滋养,文明要在实践中不断生成。2024年,十堰市着力推动文明实践落地生根、出新出彩。
全市634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展文明实践内涵。其中,郧阳区打造“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激活区内文明实践资源;房县建设“文化礼堂”,成为培育“人情新风”、推动移风易俗的有效载体;郧西县沿汉江建设文明实践廊道,打造文明实践经典路线;张湾区、茅箭区建设文明实践主题街区,聚焦民生热点,“生活共同体”更加具象。全省文明实践工作专题培训及观摩会议在十堰市成功举办,十堰“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经验在全省推广。
全市志愿者注册人数、志愿服务活跃度等指标位居全省前列。2024年,全市2314支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开展守水护水志愿服务活动4.8万场次,参与群众25万人次。丹江口市护水志愿服务项目荣获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交流展示活动中,十堰4个项目获奖。组织京堰环保志愿联盟等北京志愿者团队在京开展“饮水思源感恩十堰”宣讲等活动100余场次。联合北京志愿服务团队举办“深化京堰文明交流携手共建文明河流”保水护水京堰志愿服务、“润泽十年幸福见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主题宣讲等活动,在北京、湖北等地引起强烈反响。
守护碧水 文明河流成势见效
2024年11月21日,北京石景山区医疗团队10余人同竹山县上庸镇文明实践志愿者一起,在圣水湖旅游码头开展“守水护水创建文明河流”志愿服务活动。大家手持垃圾钳、垃圾袋等工具,捡拾散落在草丛中、河岸边的废弃矿泉水瓶、烟头等垃圾。
12月5日,茅箭区武当路街道韩家沟社区组织工作人员及志愿者20余人开展“共抓大保护,当好守井人”河道净化行动,对辖区河道垃圾、河岸进行全面清理。
上善若水,水是文明之源。2024年以来,十堰市创新文明创建工作,将“水文明”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独特内涵,在全国率先开展“文明河流”建设,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以全市23个流域为单元,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守水护水志愿服务等十大行动,以“人的文明”带动“河流文明”。组建宣讲队伍210支、1300多人,开展讲身边守水护水故事等活动1万余场次;组建市民文明观察团12个,常态化巡查全市17条河流。开设“文明河流”专栏,刊发“文明河流”建设相关报道820余篇。中央、省文明办以简报形式向全国、全省推介,《新华每日电讯》《湖北日报》整版、《人民日报》专版先后刊发十堰市“文明河流”建设经验做法。
通过“文明河流”建设,绘就了“环境优美、产业富美、民风纯美、社会和美、生活甜美”的美丽乡村新风貌。在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孙家湾村高标准建设“污水零直排村”示范点;习家店镇杏花村创新建设“杏”福小水井和共享洗衣池,解决沿河洗衣带来的生态污染和安全隐患;郧西县拥有生态养殖水面3.2万亩、设施养殖水体32万立方米,种苗繁育能力达12亿尾……
一城文明风,满目皆好景。
在看得见的巨变和看不见的渐变中,一幅波澜壮阔的文明画卷正在十堰缓缓舒展,不断向人们传递着向善向上的正能量,成为城市不断前进的磅礴力量。(十堰日报记者 毛以国 李琳婕 通讯员 蔡达真 本版图片由十堰市创文办提供)
发表时间:2025-01-07 来源:湖北文明网
2024年11月12日,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丹江口市举行。
2024年8月23日,京堰两地携手共建“文明河流”倡议活动在十堰传媒中心举行。
2024年6月18日,十堰市第九届道德模范致敬礼举行。
2024年,郧阳区创新打造“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丹江口市“小水滴”志愿者开展库区清漂活动。
“会腐烂的放进绿色桶,不会腐烂的放进灰色桶。”2024年12月22日,在竹溪县汇湾镇船丰村,66岁的村民王吉兵自觉遵守垃圾分类准则,把饮料瓶丢进门口的灰色垃圾桶。
同一天,在郧阳区城关镇兴郧社区郧阳明珠坐标城小区,随着搭建在楼栋外的施工围挡被拆除,原本老旧的墙体外立面焕然一新。居民刘培雄说:“经过改造,小区屋顶漏水、管线杂乱等问题得到根治,大家都很满意。”
风景从来不只是在远方,更在眼前的生活和日常。
2024年,十堰市锚定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目标,围绕“让城市更文明,让人民更幸福”主题,统筹推动文明创建、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河流等各项工作落地落细,见行见效。从农村到城市,从精神到物质,处处流淌着文明。
文明,已成为十堰最美的风景。
升级转型 文明创建竞进提质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十堰市文明创建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以及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十堰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让城市更文明,让人民更幸福”主题,以“改进创新谋发展服务大局保水质”为主线,聚焦“保位次、创全域、塑品牌”三大目标,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努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细、成势见效,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十堰篇章贡献力量。
2024年1月,中央文明办公布上年度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成绩,十堰市位列全国112个地级全国文明城市第一名。竹溪县于2024年12月初接受创文国测,有望以优异成绩创成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争取新一届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表彰名额27个,数量翻番,为历届最多。入选精神文明建设口述史编纂全国首批10个试点城市之一,中央文明办拟编印口述史及拍摄纪录片在全国宣传推广。在中西部地区率先提出全域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目标,已列入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工作重点,将其作为县“两个全覆盖”之一。大力瘦身减负,减少测评次数、改进测评方式、取消排名通报,减轻基层压力。先后接受中央文明办、省委宣传部主要领导调研,全国文明城市国测等检验考验,创建底气和成色更足。
深耕沃土 文明培育质效并举
他是彭玉生,丹江口市龙山镇彭家沟小学校长。自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多次放弃进城机会,甘愿扎根偏远山区小学,一干就是28年,先后劝返面临失学的学生50多人,用微薄的收入资助了40多名学生,帮助180多名山里娃走进大学校门。2024年,彭玉生荣获第三季度“中国好人”称号。
她是雷立华,房县城关镇白路社区一名普通农家妇女。面对丈夫失去右手五根手指、儿子发生意外造成高位截瘫的变故,她不仅悉心照料家人,还帮助儿子从消沉中走出来,发展酿酒、养殖产业,用果敢刚毅为家人筑起温暖的港湾。2024年,雷立华获评十堰市第九届“道德模范”称号。
文明之花需要沃土培育。2024年,十堰市通过举办文明交流展示活动、开展典型选树、发布先进事迹、建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等,不断深耕文明沃土,培育文明新风。彭玉生和雷立华的事迹彰显的是十堰市文明培育工作取得的成效。
高规格承办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中央文明办、省委宣传部等中央、省、市领导出席活动,来自全国各地近300名嘉宾共襄盛会,这是十堰精神文明建设史上的一件盛事。广泛开展各类先进典型选树活动,1人获评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实现历史性突破;1人入选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名单,3人获评“中国好人”,5人获评“湖北好人”。在全省率先出台《十堰市关爱礼遇道德典型实施办法》,推出7大领域12项礼遇措施,并举办十堰市第九届道德模范致敬礼和“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会。与高校专业团队合作,高标准建设市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十堰市2个项目、3个心理剧在第二届湖北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中获奖。
润物无声 文明实践出新出彩
2024年9月29日,竹山县开展文明实践流动大舞台竹坪乡专场活动,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防电信诈骗、扫黄打非等宣传;表扬“十星级文明农户”示范户、网络文明宣传志愿者、全民阅读推广人等一批身边先进典型。
10月24日上午,丹江口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干部职工在水都大道、武当大道、北京路等主干道绿化带开展志愿活动。
如同花朵的盛开离不开水的滋养,文明要在实践中不断生成。2024年,十堰市着力推动文明实践落地生根、出新出彩。
全市634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展文明实践内涵。其中,郧阳区打造“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激活区内文明实践资源;房县建设“文化礼堂”,成为培育“人情新风”、推动移风易俗的有效载体;郧西县沿汉江建设文明实践廊道,打造文明实践经典路线;张湾区、茅箭区建设文明实践主题街区,聚焦民生热点,“生活共同体”更加具象。全省文明实践工作专题培训及观摩会议在十堰市成功举办,十堰“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经验在全省推广。
全市志愿者注册人数、志愿服务活跃度等指标位居全省前列。2024年,全市2314支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开展守水护水志愿服务活动4.8万场次,参与群众25万人次。丹江口市护水志愿服务项目荣获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交流展示活动中,十堰4个项目获奖。组织京堰环保志愿联盟等北京志愿者团队在京开展“饮水思源感恩十堰”宣讲等活动100余场次。联合北京志愿服务团队举办“深化京堰文明交流携手共建文明河流”保水护水京堰志愿服务、“润泽十年幸福见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主题宣讲等活动,在北京、湖北等地引起强烈反响。
守护碧水 文明河流成势见效
2024年11月21日,北京石景山区医疗团队10余人同竹山县上庸镇文明实践志愿者一起,在圣水湖旅游码头开展“守水护水创建文明河流”志愿服务活动。大家手持垃圾钳、垃圾袋等工具,捡拾散落在草丛中、河岸边的废弃矿泉水瓶、烟头等垃圾。
12月5日,茅箭区武当路街道韩家沟社区组织工作人员及志愿者20余人开展“共抓大保护,当好守井人”河道净化行动,对辖区河道垃圾、河岸进行全面清理。
上善若水,水是文明之源。2024年以来,十堰市创新文明创建工作,将“水文明”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独特内涵,在全国率先开展“文明河流”建设,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以全市23个流域为单元,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守水护水志愿服务等十大行动,以“人的文明”带动“河流文明”。组建宣讲队伍210支、1300多人,开展讲身边守水护水故事等活动1万余场次;组建市民文明观察团12个,常态化巡查全市17条河流。开设“文明河流”专栏,刊发“文明河流”建设相关报道820余篇。中央、省文明办以简报形式向全国、全省推介,《新华每日电讯》《湖北日报》整版、《人民日报》专版先后刊发十堰市“文明河流”建设经验做法。
通过“文明河流”建设,绘就了“环境优美、产业富美、民风纯美、社会和美、生活甜美”的美丽乡村新风貌。在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孙家湾村高标准建设“污水零直排村”示范点;习家店镇杏花村创新建设“杏”福小水井和共享洗衣池,解决沿河洗衣带来的生态污染和安全隐患;郧西县拥有生态养殖水面3.2万亩、设施养殖水体32万立方米,种苗繁育能力达12亿尾……
一城文明风,满目皆好景。
在看得见的巨变和看不见的渐变中,一幅波澜壮阔的文明画卷正在十堰缓缓舒展,不断向人们传递着向善向上的正能量,成为城市不断前进的磅礴力量。(十堰日报记者 毛以国 李琳婕 通讯员 蔡达真 本版图片由十堰市创文办提供)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